2015年6月16日星期二

來生不要做港孩

剛剛的星期天,如常在彌撒之後我跟同學們吃早餐。幾個家庭的小朋友都互相認識好多年,可算是看著大家成長了。當大家談起學習壓力,弟弟用社工的專業說出他看到的,然後同學們相信各自都有所吸收,再想想如何處理子女們這方面的情況。

今天,在面書看到有朋友貼出鏗鏘集一個名叫《
功課奴隸》的單元。我花了廿多分鐘,看畢,很震撼,甚至當中有些報導的情況讓我看得真的替當事人(即小朋友)難過,迫到想死,不奇怪。然後,早兩天有報導指出,學術型學校教出來的學生,不懂處理社交矛盾,自主能力較低。


這其實是一個頗可怕的惡性循環:家長希望子女入讀名校,名校的定義當中一定有多功課多課外活動,然後家長覺得上學是人人都要的,所以要多學其他的,課外活動興趣班補習班一樣都不能少。小朋友沒有了私人時間,沒有了玩樂時間,沒有了快樂的童年,他們眼中只有功課改正考試練習。

由於這類學校著重學生的學術成績,而父母又只著重學業,當然不是不理子女的品行,但著重品行不代表有去了解他們想什麼他們要什麼。於是,學校沒教,父母只會責罵或者過份保護,子女們自然不懂如何處理自主問題,如何跟人相處,面對這些沒有教沒有想過的東西,香港的學童,會答「唔知」,會選擇逃避。

家長們不愛子女嗎?不!他們會買玩具,但子女沒有時間玩。就像鏗鏘集提到的小朋友,五分鐘休息,玩玩具,去廁所時間都差點沒有。玩具只有買下來那剎那的快樂,久而久之,小朋友記得自己擁有玩具,但發覺沒有機會玩,買玩具的欲望都沒有了。

他們不快樂,有壓力,發夢都想到功課。有些學校還會有意無意鼓勵比較,公開公佈全級十名是誰,學童們根本無法置身事外。於是,壓力化解不了,爆發了,想不開,想了結生命。

這不是說笑的,請家長們真的認認真真看看我上文提到鏗鏘集的單元,看畢,你若果依然覺得「我個仔/女唔會既,邊有咁易」的話,祝你好運。

所以,在香港當一個小朋友,快樂不多,痛苦不少。有得揀,真的不如在歐洲出生好了,至少能夠擁有快樂童年健康地在心智上成長。

我看著姪女只是小一也有不少功課,而且學習的東西並不容易,文字很多,我這個伯伯看到也覺得辛苦。弟弟與弟婦陪她溫習做功課,他們都不斷減低她學習的壓力,也叫我跟爺爺麻麻要留意,希望她學習得快樂,同時也給她足夠時間玩耍,發揮創意,看電視--她喜歡看卡通之餘就是每天看新聞,所以,看電視不一定是不好的。

父母們啊,你們帶一個生命來到世界,你們要付出的不單是金錢,而是認認真真的時間上陪伴子女成長。你們肯用時間,但用錯方法,用來催谷他們的學業,而忽略他們心靈上的成長,教出一個高分低能或者你們不介意,到他成長後面對逆境而不懂處理最後一無所有,你們後悔還來得及嗎?

都是那一句:我不是父母,但我真的真的很希望父母們,別只留意那些教育專家寫有關升學考試的,也請認真認識子女,來得及的,請行動吧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